《白洋淀上》是河北作家关仁山历时6年、数易其稿、精心打造的一部百余万字鸿篇巨制,全景式反映了白洋淀人们日常生活,以及雄安新区的建设景象。小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新时代文学的第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小说以乡村振兴以及2017年至2022年间雄安新区的成立、开工建设为背景,以白洋淀水乡王家寨渔民王永泰及他的三个儿子王决心、杨义成、王德的命运故事为核心展开叙事,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沧桑巨变的火热现实生活。
小说一开篇所写的一个婚礼、一个葬礼,便把水乡王家寨的各色人等都引了出来。村民次第登场,仿佛舞台上的演员,各自演绎着自身的生活故事。一村两姓——王家与姚家,世代仇敌,纠缠不休,误会频仍。历史与现实交汇于此,剪不断理还乱。姚家青年姚力英外号“腰里硬”,他的儿子苇秆儿的意外死亡,加深了他对王决心的误会,也唤醒了历史仇斗的记忆。好戏就这样鸣锣开场了。
近些年来,一些作品编造痕迹明显,失去了把握当下现实的能力,作品里看不到人民关心的现实问题,感受不到新时代生活的温度和气息。因此,当我们读到关仁山的《白洋淀上》,感到格外振奋和激动。《白洋淀上》写出了真正的“现场感”,写出了时代的真实的面貌。为写好《白洋淀上》,作家亲自前往白洋淀水乡王家寨,深入生活,与渔民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乘船打鱼、谈话聊天,真正深入到白洋淀渔民的心灵深处,把他们真实的情感诉求、生活诉求、价值诉求写出来。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跟着人民的感觉走,文学就不会迷失方向。于是,作家在生活中发现了王决心、乔麦、腰里硬、赵国栋、杨义成等人物的原型,这些原型为小说人物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难能可贵的是《白洋淀上》把叙写的侧重点放在了城市化进程上。小说全面思考了这种划时代转型中的各个方面的深层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伦理方式、思维方式乃至基层管理方式等。小说一开始所写的王决心婚礼的变故,朱环撕毁婚约、只身进城的描写,在偶然中潜藏着必然:朱环厌烦王家寨的贫穷,巴望到城里打工挣钱,王决心却不愿进城,只想在村里坚守,表现出两人思想观念的决然对立,也体现出农村传统秩序的颓败和崩坏。逃离农村、进城打工挣钱已是大部分农村青年的选择。而在老一代农民中却是另一种情境,这集中体现在《王永泰的苦恼》这一章中。新区建立之初,不允许渔民打鱼,不允许私自建房,一下子打乱了白洋淀的千年生活习惯,也引发了老渔民王永泰的困惑和苦恼。王永泰的困惑与苦恼也折射出我们基层管理水平和方式的问题:当城市化无可阻挡地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基层管理方式与社会治理能力是否跟得上来?
《白洋淀上》叙写了农民的生活,叙写了来自央企国企的新城市建设者,也叙写了新型城市领导者、管理者。这是新乡土写作中的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小说,不仅体现在摹写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体现在小说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批新时代典型的新人形象,如老一代农民(渔民)铃铛奶奶、大抬杆、水上飞、王永泰、胡玉湖,新一代农民王决心、乔麦、孙小萍,新区建设者杨义成、鲁大林、杨岭岭,新区管理者赵国栋、李永军等。特别是王决心、乔麦、赵国栋,更是作家精心打造的新时代最具光彩的新人形象。
可以说《白洋淀上》既是一曲旧农人向新农人的痛苦蜕变之歌,也是新城市的建设者之歌,更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砥砺前行、艰难奋进的理想之歌。它是一部有温度、有风骨、客观厚重、昂扬向上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