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读书资讯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读书资讯> 正文
读书资讯

来读读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邓稼先的老课本

作者:小楚 来源:楚尘文化 浏览:320次 发布日期:2021-02-05 14:53:21

 

说起中国教育,总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的这两个感慨,也是我们心里一直以来的疑惑。

 

这也促使人们频频回顾、屡屡望向坐落于昆明的那所传奇名校——“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办学极其不易,要向内地逃难、要躲避空袭、还要保护人才,可谓是颠簸流离。

 

平时,教室顶用瓦片和茅草盖着,碰到大雨天,就叮叮咚咚地漏水;师生宿舍条件极差,闭着眼睛随手一捉,就能捉到虱子、臭虫。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授课的那一段时间里,体重一直往下掉,瘦到了38.8公斤,他的儿子心疼地回忆,“他不是精神上的老,而是生活条件实在太差了。”

 

尽管如此,西南联大仍然培养出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何兆武、许渊冲等大师,也曾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上排左起:汪曾祺、杨振宁、邓稼先

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许渊冲

 

 

凝聚联大精神的“琥珀”:

西南联大国文课

 

 

这样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离不开西南联大独特的学术氛围和联大精神。

 

这就不得不提当年全体任课教师编选的通识课本——《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

 

这个课本,来之不易。

 

 

西南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

 

为了给大一新生最好的国文课本,朱自清、罗庸等大师,亲自编选了四年之久,才敲定这卷薄薄的课本。

 

单看选篇,我们就会被那个年代的独特风采所吸引:

 

开篇的《论语》,选的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体现传统儒家思想的段落;

 

而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彰显不同个人志向、偏向于道家潇洒精神的内容;

 

李清照的作品,选的不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而是讲述她和赵明诚往事的《金石录后序》,行文真诚坦率,让人唏嘘。

 

来自西南联大的汪曾祺对这些选文,有着极为中肯的评价:

 

“不仅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种重个性,轻利禄,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对于联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联大学生为人处世不俗,夸大一点说,是因为读了这样的文章。这是真正的教育作用,也是选文的教授的用心所在。”

 

他还直言,“联大的‘大一国文’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也说:

 

“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如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等等。”

 

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右一)

 

可是,由于条件不好,那时候的联大连课本都印不起,国文课本数量极其有限。

 

学生们只能共用同一个课本,上届学生用完了,传递给下届学生,课本的空白间隙处,往往留有不同学生的各种笔记。

 

数量本来就少,再加上多年的战乱颠簸,现在的我们,差点就看不到这个国文课本了。

 

好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在2015年的时候,与译林出版社共同重新整理出版了《西南联大国文课》。

 

久违七十载的西南联大国文课本,得以完整地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