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钢铁森林里,有多久没有看到森林、野花,多久没有听到鸟叫虫鸣?大自然是造物主鬼斧神工的艺术品,埋藏着无穷的神秘宝藏,等待着每一位走出去勇敢探索的人们。
今年暑期已至,又到了旅游的高峰期,这是一次亲近自然和体会人文的机会,没有人不希望能走出去,看看广阔的世界。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领略过多少风景,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走过异乡异地的每一脚印、每一个陌生的感受。
如果你不能出发去旅行,本期推送的书单也会让你感受到在旅行的路上,阅读这些旅行随笔的书籍,让作者笔下的文字带你去领略各地风彩。
01
在路上

[美] 杰克·凯鲁亚克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10
曾入围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在路上》,虽与奖项失之交臂,但是贡献出了一部合格的公路片,它改编自杰克·凯鲁亚克同名小说《在路上》。作为垮掉一代的代表,凯鲁亚克在本书中将那个年代颓废消极、放荡不羁追求自由的年轻人的性格底色刻画到了极致。
1948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城的加拿大移民杰克·凯鲁亚克与朋友尼尔·卡萨迪一起驾车横穿美国,一路与摇滚音乐、酒精药品、美女相伴,最终到达墨西哥城。两人的这段旅行经历最后被凯鲁亚克写成了《在路上》一书。
由于带入了凯鲁亚克个人真实的垮掉派状态和行为思想,《在路上》的文风呈现出粗犷随性的特点,即兴式自发性的创作技巧,类似意识流的随感和描写,并且广泛涉及美国社会文化习俗,也极大的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以及青少年的动荡不安、豪放不拘。凯鲁亚克也因为此书受到垮掉一代的追捧。
这本书不仅影响了整个美国的六十年代,甚至在之后的二十一世纪依然余音绕梁。
摇滚传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说:“对我来说,《在路上》就像圣经。他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就像它改变了每一个人那样”。
时至今日,《在路上》仍然是追求个性的年轻一代的必读圣经,凯鲁亚克就像是这些文化偶像的偶像,摇滚乐、朋克、嬉皮士都因他的作品而深受感染。那些喜欢《在路上》的人,着迷的不是他们放纵不羁的生活方式,而是他们身上的反叛精神以及和生活斗争的勇气。
02
我们始终牵手旅行

左手/张千里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8
认识27年,恋爱11年,结婚8年,自助旅行10年,23个国家,十几万张照片,几十万文字......他们是青梅竹马,走遍万水千山;他们双手紧握,边走边爱。“爱情迟早褪去激情,唯有我们始终牵手旅行”是他们最好的爱情宣言和佐证。
他们是一对夫妻,丈夫张千里负责摄影,妻子左手负责文字著作而成《我们始终牵手旅行》。通过旅行来诠释他们的爱情,用文字和图片,将人生定格在旅行的画卷,在平淡的生活之上追求旅行,就是他们莫大的幸福。
《我们始终牵手旅行》是一部打动人心的游记,也是一场生动绚丽的爱情。从希腊到美国,去到巴厘岛、北海道,途径土耳其、斯里兰卡,再至马尔代夫、意大利、新西兰等等地方,他们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值得品味,左手的随笔文字也直抵人心,写的很优美,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积,没有刻意赚人眼泪的描述,有的只有行云流水的记录,留下的都满满的爱意与感动。
如果看够了那些文艺浮夸气息浓厚的旅行随笔,或者是单纯描写旅行风景和故事的攻略性的游记,那么《我们始终牵手旅行》用一对夫妻的平凡真实旅行故事讲述了生活和爱情的模样。书里面有着客观但不呆板的对于爱情、生活和旅行的思考,会让人颇有共鸣或受启发。
03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毕淑敏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12
每个人的心底,都潜藏着一个远方的梦,期待那些素未蒙面的人群以及未曾领略的风景。
每个人也都不可能永远固步自封,守着一眼看到头的变化而无动于衷。热衷冒险,探寻新鲜感是隐藏在心里的渴望。
所以我们天生需要旅行,需要带上心灵的一次旅行,在旅行中学习谦逊,见识天高海阔、山高水长。
旅行也会为我们带来无限惊喜,感受到从未体会过的风土人情,发现那些隐藏在偏僻处的美景。随着走得越远,看得越多,逐渐打开蒙昧的认知,拓展更加广阔的思维。对世界的了解多么少,对未知的探求就有多么的迫切而热烈,人生终究还是需要一场能打动心灵的旅行!
作家毕淑敏根据环球旅行后的最美的心得,写就一本《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它以作者近年来的旅行心得为主题,收集了游记、手札23篇,记录了一场清新温暖的治愈系环球旅行,更是一次与灵魂见面的约定。
如同一个睿智、风趣而又宽厚的旅伴,带你走进一段柔软的时光,让心灵安静地绽放。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
04
假如真有时光机

[日] 村上春树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8.5
世界是那般广阔无垠,而同时它又是一个仅靠双脚就能抵达的小巧场所。一直以来,村上春树都按照自己的心性去发现这个世界有趣的地方。《假如真有时光机》就是村上春树周游世界各地,写下的妙趣横生的随笔集。它是一本献给青春的童话,字里行间的旅行笔记就像一扇扇属于他的任意门,自己满是一位头戴竹蜻蜓的旅行者模样。
在遍布苔藓的冰岛邂逅没有尾巴的羊和可爱的迷途之鸟;再访《挪威的森林》的起点希腊小岛,在日益繁杂的街上追溯遥远的记忆。在梅雨季节去熊本,拜访夏目漱石的故居……不论怎样的旅行都充满了惊喜与意外,诸多的挫折都化为无穷的乐趣。这才是所谓的旅行,抑或说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假如真有时光机,你想实现什么愿望?不如跟随村上春树走遍七国十一地,仿佛乘上一台穿越现实的时光机,从查尔斯河到湄公河畔,从雷克雅未克到托斯卡纳,发现一个温暖有趣的世界。
05
文化苦旅

余秋雨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2
每一个初读《文化苦旅》的人都会赞叹:文笔是如此细腻优美,意蕴是如此婉转深刻;每一次读《文化苦旅》你都仿佛跟随余秋雨先生的脚步,从江南小镇到塞外西域,从大漠深处到异国他乡,与他一起扼腕叹息、嬉笑怒骂。在深沉的文字间徜徉,字字入人心,句句藏心窝。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海内外讲学、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于1992年首次出版,2014年经余秋雨重新整理,再次出版。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文中充满了文化的韵味,文字干净简洁,流畅漂亮,同时又体现了对中华文化情感的爱和理解。山水物象,大漠荒原,处处留下了作者的足迹,也留下了作者的思考。
06
孤独美食家

[日] 村上龙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1
人们对于食物留下的记忆远远超过想象。第一次为别人熬了鸡汤,被斥淡而无味,多年后突然想明白,也许那就是不被爱的原因;常常一个人独自吃三文鱼,滑嫩嫩的鱼肉触碰舌尖,也许这种冰冷就是美妙的失去感;跟喜欢的人一起吃的肠粉咸到无法忍受,以至于一想到他就会莫名口渴;
曾经在朋友家,吃过一个陌生人做的意大利面,味道绝伦堪称难以忘怀,而早已忘记掌厨者的模样,但也因无从再次品尝而逐年在回味那碗意大利面之时,添加其美味程度。
如果有一天,你想起了一个人,以及和他在一起吃的食物,那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的味道尝起来是如何的。
被村上春树盛赞为“好奇心像鲨鱼一样强大的”作家村上龙游走在巴黎、纽约、维也纳、罗马、东京等时尚之都,讲述着三十二个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故事。在《孤独美食家》这本书里,都市中的食色男女在各自的孤独中借由美食和纷乱的情欲寻找着各自的慰藉和温暖。
让人远离感伤的普罗旺斯鱼汤,充满情欲触感的生蚝,变成幸福象征的参鸡汤,象征着富有刺激的、徒劳无功的羊脑咖喱,创造饥饿感、恐惧的松露,内心产生罪恶感的生火腿……
唯有食物知道你灵魂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