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
最推荐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名家名著> 正文
名家名著

书香中的城市变奏

作者:林文钦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23次 发布日期:2019-01-29 14:13:42
在书香中体验一座城市,可以感受它的时代节拍。
最早知晓江城武汉,是因为少年时看到的一张邮票,上面印着“江城风情”的影像。注视着那颇显古意的图片,我总在想象这个安详名字背后的故事,觉得她是一座建造在纸上的城市。那时的脑海中,“武汉”仅是一个遥远的意象,却下意识感觉到,这是一座可让人倾心的城。
随着时光流转,我一一打开近现代文学作品,发现不少著名作家都有浓郁的“老武汉情结”。在作家的笔下,关于老江城的文化遗风,关于武汉的民俗历史,通过文字的抒写已变成了一种精神的仰望。像郁达夫的《江城秋忆》、瞿秋白的《印象汉口》、刘白羽的《江城的吃食》、韩少功的《走进武汉》、刘醒龙的《最美江城人》、王安忆的《武汉行旅》等等,以武汉为题材撰写的文章实在是多不胜数。用心朗读一句句凝炼优美的语言,从文字上浮现出来的真挚情感让我懂得:武汉拥有地理气候之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适合人类精神的养料。更重要的是,江汉拥有自由博大的胸襟、安宁祥和的生活方式、与世无争的豁达大度。一座城市之美,在于其拥有令人感动无比的人文关怀,那是一种无可抵挡的魔力,这一切与是否拥有光鲜的外表无关。
慢慢地,看过余秋雨的《江城琐记》、雷达的《武汉印痕》和池莉的《望江城》……在渐次的阅读中,千年古城武汉一点一点地立体起来,却始终让我觉得有些疏离。武汉是远离我的城,站在长江边,兀自繁华,兀自高贵。
细读了易中天的散文《读城记》后,我对老武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作家叙述的老故事里,我瞬间触摸到了武汉的历史风情和文化积淀。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武汉给人一种奇妙的体验:青砖步行道、两旁的古老砖墙、乌漆大门、楚地风情的店铺招牌……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三十年代的旧时女子,身穿唐装,优雅娉婷地走在历史里。
一阵阵飘过的书香,让我暗恋上武汉,就如同迷恋上一个人,一首歌,或者一幅画。那种感觉清晰地印在心尖上,却穷于言辞。那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与默契。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开始迷恋这座风雅之城的时候,那样的爱便排山倒海地袭来。
2004年深秋,我赴武汉参加散文笔会,第一次有机会去体验这座华中古城的韵味。
武汉,不啻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典籍。当我在大街上行走,踏着青砖,抚着碧瓦,感受文化风的强劲。我的愿望在这座名城中咏唱着,荡漾着。我呼吸着历史深远的墨香,吮吸着文化淳厚的营养。
从历史深处走来,武汉文化的长足发展,伴随着书籍的出版史和市民的阅读史。一个弥漫书香的城市,始终展露着她的幸福表情。
天津路的氛围是小资的、优雅的,很多读书人乐于在唐卡、墨啡或者迷鹿咖啡啜饮着芳香的卡布奇诺,大谈特谈新近淘得的好书以及读后的感受。当我被文友的电话约来,就静趴在桌子上,细细聆听着身边的读书人纵论古今。谈诗的会说到袁枚、王国维、钱钟书的诗论;外国诗歌,我听的是庞德、叶芝和里柯克;谈哲学,他们总脱不了康德、萨特、黑格尔;谈学术,很多1930年代的人名,还有今天的人文分子,像豆子一样蹦出来。书香,咖啡香,使得齿颊生香,便吐气如兰了。
当你在学苑路游逛,心态总是散淡平和的。在这里,你无需将买书作为直接的、功利的目的。站在某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架前,你可以手捧着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馨香的书,聚精会神地阅读。你尽可默无声息地翻找,浸泡在书籍的海洋里乐而忘返,便是最好的休闲与享受。
这就是武汉了,她可以让人在书香馥郁的气息中沉醉。这无疑是一个纸上的故乡,一个让你回归心灵的故乡。
2016年4月的春风,邀请我再次来到武汉。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全国城市书展,引来了无数求知者的目光,名流作家、白衣卿相,纷纷聚集于江城,参加书展的读者饥渴地沐浴书香,感受现场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大师现场对话,交流与碰撞着各类观点。
在书展上,文化名人、作家、读者,围绕书展主题作酣畅淋漓的演讲,传播“读书给城市人力量,读书使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这个位于华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始终敞开海纳百川的情怀。
在书香中沐浴,我渐渐理解了武汉,理解了她能以独特的风姿屹立于世的缘由。毕竟,武汉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书籍从来都是这个老城最亲密的伙伴和坚定的支持者。从这些浩瀚如烟的书本中,武汉学会了坚忍、懂得了包容,于是她本身也就变成了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
当春天的夜色降临,我站在航空路上。一阵微风拂来。我望着同济医大正对面的那栋楼房,这里经过改造已经换了模样。那是我2004年来开笔会时住的地方。想起当年夜灯下,文朋诗友快意地谈论现代文学和读书感想,我的思绪突然柔软起来。
我发觉在心底深处,对于这座城,至少是存有一种挂恋的。脑海中浮现一些友善的脸和文友们亲密无间的抚慰,他们让这座城市拥有了一种轻灵的温和。我们聚在这个书香四溢、崇尚文学的城市,笑着回望曾经炽烈的梦想,和文友短暂的相聚却带来了长久延绵的慰藉。挥别的时候,有不舍的笑容,却不再有任何的滞重与惶恐。
那些娓娓讲述江城的散文随笔,如此细腻地透射出这座城市的精髓——那些在华丽光鲜的外表包裹中沉淀下来的文化温情。或许,这也是武汉为何让那么多文化名流、青年学子,为之向往、为之迷恋的魅力所在了。
而多年来,我与武汉就如同分隔两地的情侣,爱得不再汹涌,只是习惯了守望。
哲人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存世理想,每一地人有每一地人不可抵达的城市。”而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江城,在阅尽千城之后,唯有武汉这个弥漫书香的城市,让人不再刻意提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她的优雅绝世。
 
(此文为湖北经典音乐广播主办的“美在荆楚”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诗文征集大赛获奖作品,作者为福建宁德市人)
责编:王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