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一经开播就广受观众喜爱,最新第五季的选手们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让观众忍不住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是啊,在《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舞台上,涌现出了多少优秀的人物。
她们中,有北大博士生陈更,当康震老师用绘画的方式来阐释诗歌时,她脱口而出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她们中,有00后美女武亦姝,她的偶像不是什么歌手、不是什么网红,而是陆游、苏轼和李白。
而更让人难忘的,是前几季的主持人董卿。
她口吐莲花、侃侃而谈,那种优雅和知性,仿佛浑身自带光芒。
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上,当台下专家讨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时,董卿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
随后,她又说出了另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在要求用两句话评价10后小选手沈子扬的优秀表现时,董卿脱口而出:“自古英雄出少年,丈夫未可轻年少”。
在鼓励只有五年级的骆子愚时,她立马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雏凤清于老凤声。”
陈更、武亦姝、董卿等女性的博学多才,让人们忍不住感慨: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当我们回望历史,其实在宋朝,也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优雅知性、名动千古的女人,她,就是女词人李清照。
1101年,北宋文艺圈,曾经有三件大事发生。
第一件,是大文豪苏东坡去世,那个写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男儿,以另一种让我们悲痛的方式,与妻子实现了团圆。
第二件,是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受到了宋徽宗赵佶的赏识。
而第三件大事,就是18岁的大才女李清照结婚了,嫁给了同样才华横溢的赵明诚。
如果说苏东坡的诗词是豪放派,那么李清照的诗词,就是婉约派。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简单单的一句诗词,就有穿越千年的力量。
李清照不仅有才华,还非常有胆识,别的不说,在那个时代,她居然敢离婚!
当时,她第一任老公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她的崇拜者张汝舟。
一来二去,二人很快就结婚了。
要知道,那个时代,二婚可没有那么容易。
而更不容易的是,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居然贪恋她的钱财,强行要把李清照与赵明诚毕生收集、所剩不多的文物卖掉。
李清照立马决定离婚。
可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离婚需要面临两年的牢狱之灾。
但是李清照只坐了9天牢,就放出来了。
李清照身上,还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为什么苏东坡,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实际上,宋朝还蕴藏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
曾有人问董卿:一个女人永葆青春的秘诀是什么?
董卿回答道:“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
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个天发挥作用,使我变得更出色。”
一直以来,董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还是《见字如面》,她都孜孜不倦的推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但实际上,董卿也不是天生就文化底蕴深厚,而是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熏陶。
在2010年元宵晚会上,董卿误把欧阳修的名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昼”念成“书”。
剧作家魏明伦发现后,第一时间通报给媒体,为董卿纠错。
一时间网友纷纷指责董卿,觉得她作为央视主持人,竟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董卿马上向魏明伦发送致歉信,同时也公开致歉。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董卿明白自己的知识底蕴还远远不够,于是她决定,在事业高峰期来了个“急刹车”,重新去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
这才有了如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董卿。
她用诗词歌赋,温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
她的美,美在了气质里,美在了骨子里,美在了岁月里。
学识渊博的康教授,曾这样谈到诗词的作用。他说:“诗词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尽管篇幅不长,却敏感地捕捉了中华民族全部的情感世界——亲情、友情、爱情。这种功能至今没有削减。”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阅读,便是一种生命的化妆。通过读历史、读诗词,女人能变得越来越知性、越来越优雅、越来越有底蕴,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和光芒。
一身诗意千寻瀑。
任何人,其实都应该学一学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让自己拥有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