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 正文
热点

从“我太难了”到“你品,你细品。”,网络流行文化正在毁掉我们的未来

作者:看鉴君 来源:看鉴 浏览:17次 发布日期:2020-09-27 10:12:19

 

 

 

有人说:鱼只有七的记忆,而现代网络的记忆则是——七天。

 

这就是人们总结的所谓“七天定律”:无论多大事,从霸屏到消失,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七天。

 

前不久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在一线城市精英圈层刷屏,并快速得到了官方的回应,但你拿这篇文章到大街上问外卖骑手,十有八九并不知道这篇文章。

 

 

再问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虽然确实有困扰,但多接几单多赚点钱也是开心的。

  

昨天晚上突然火遍朋友圈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了第二天下午,热情基本上也消失。

 

互联网的舆论与生态变得越来越诡异,人们对一件事的关注度,能够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01

百年后,谁记得你曾来过?

从“我酸了”到“我太难了”,从“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到“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从“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再到“专业团队、黑人抬棺”“你品,你细品。”。

 

 

“有多少事在你视野中来了又回”,一幕幕如同天际行云:曾经满目都是它,而风流过后,满目又都不是它。

 

信息时代的洪流,载着人们的思维不停远行,似乎从不停歇。

 

但是,蓦然回首,我们却又发现,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却有些东西巍然耸立,并未随着时光一起老去。

 

比如,唐诗宋词。

 

小品演员陈佩斯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贬低流行文化,唐诗宋词就是今天的段子。

 

 

这话一出,群情哗然。

 

但激动过后,冷静想想,这话其实也没错,唐诗宋词,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

 

对于古人,唐诗宋词,不但能读,而且能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王维折柳赠行人,犹唱阳关三叠曲”,无论是俗人汪伦,还是诗佛王维同志,古人给人送行,可就比我们有情调多了:你要走,无以为报,兄弟就唱首歌送你“走天涯、看斜阳”!

 

我们所熟悉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李后主,就相当于今天的方文山、黄霑、李宗盛……诗词大家,往往还是——音乐大家。

 

今人歌词写得好,能当音乐制作人,古人诗词写得好,其实也一样。

 

 

典型的就是柳永,对于当时的歌女们来说,要是唱了柳永写的歌,一准儿能红。

 

古诗词传承千年而不衰,这其中原因何在?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写到:“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诗歌有情感的,因为有情感所以有感染力,古诗词蕴含的情感,放到千年后的现代,仍然令人感同身受。

 

比如,对于人生这个议题。

 

曹操会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当你倏然之间发现鬓间白发,感慨岁月流逝的时候,又怎能不和老曹发出一样的感慨?

 

 

一生坎坷却始终豁达的苏东坡,面对江河忽而豪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又忽而感伤“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国破家残的李后主,在愁闷中感伤“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面对人生终局,一代军师刘伯温也会感慨“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

 

一生戎马的曾国藩,则如此题联:“千秋妙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寥寥十来个字,便承载了诗者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人生感悟。

 

 

更有些人,你甚至记不得他是谁,可是他的文字却能“一诗成名”,甚至“一句成名”。

 

周传雄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你还在远方等谁?”曾经感动无数痴男怨女,而其中“寂寞沙洲冷”正是源自唐初崔信明的“枫落吴江冷”!

 

崔明信是谁?几乎没人记得,但是一句“枫落吴江冷”,却穿越千年,传诵至今。

 

金昌绪是谁?恐怕也没人记得,但你却一定听过他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失恋或者分别的时候,读这首《春怨》,怎能不令人倍感哀伤?

 

“一入侯门深似海”,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则出自历史印记几乎为零晚唐非著名诗人崔郊,他的《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不但赢得了爱情,还赢得了千古才名。

 

 

千年以还,我们对于人生、情感的体悟,与古人并没有太大不同,但论触动灵魂,诗人们的情感却穿越千年,直抵我们的内心。

 

 

02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

对于传播而言,时间是最冷酷的检验者。

 

在今天,爆款、刷屏已经屡见不鲜,但无论多高的收视率、多大的阅读量,都禁不住一问:它能火多久?

 

 

在爆款制造的路上,大V、网红们不妨反躬自问:一百年后,我还能有多少内容流传下来?

 

不得不佩服,那一首首唐诗,仅仅二十几个字,能穿越千年。

 

不得不惊叹,那些伴随着漫漫历史长河的成语,始终活跃在现代互联网的舆论前锋。

 

反观近一百年,我们又有多少新创造的成语、句子,能够流传到下一个千年?

 

全民热议的网络热梗、热词,一周、一个月,便已经更新换代。

 

最牛的传播,是跨代传播。

 

人们为什么敬畏经典?因为经典不仅是那个时代传播的胜出者,更是之后无数个时代传播的胜出者。

 

尽管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以各种形态时刻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但人们对承载文化性、思想性内容的渴望,从未消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