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最新阅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最新阅读> 正文
最新阅读

少年也应读杂书

作者:南桥 来源:《你该懂些世故再老呀》,标题有改动 浏览:14次 发布日期:2024-03-22 09:11:31

现在要读一本书绝不是什么难事,打开电脑,输入关键词,就有无数读书频道和阅读栏目向你奔来。运气好点,还能碰上个名家在线和你侃侃知识,聊聊观点。

对成年读书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说是最好的时代,皆因资源之丰富前所未有。从前高尔基家着火,高尔基第一个抢的是书。除了对书的珍爱之外,我想书本身的不易得也是一因。而今全球书市冷,中国这边风景独好,所有门户网站都有读书频道,在不遗余力地争夺读者和书评人。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网络在用人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各种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不断有人叹息,网络提供的资源虽多,捧着一本书读的“深层阅读”体验却少了。

然而要注意的是,这个“深层阅读”的习惯是年少时培养出来的。这个深层,不是说深奥艰涩,而是从读书当中,找到开拓视野和思维的深层体验,从读书中找到趣味和营养,让自己的人生更为丰盛,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将书一律当作器具,承载自己的某个实用的目的。

一些看似实用的书,如经管畅销书,健康保健书,看上去挺美,实际上并无多大价值。

儿童读书强调功利性则危害更大,因为它会造成思想发育的营养不良。现在我去各出版社,发现儿童的阅读多与其学业有关。据出版界的朋友透露,卖得最好的书是教辅。当然,这道理上是说得通的,年少时努力读“忙”书,等长大了,才有资本读“闲”书。然而有一点被忽略了:年少时的广度,实际上大大地左右着日后的高度。

我自己的小孩在美国上学,老师强行规定每天至少读20分钟的“闲书”,家长还得每天记录、签字。这个做法颇让我深思。

很多人对美国人有成见,嘲笑他们不读书,没文化,可是他们的儿童看书之多,涉及面之广,连我们这些大人都自叹弗如。我女儿才7岁,就要看“虚构类”作品,如儿童小说,还得看传记。她们参加的“快速阅读”项目,一个学期下来要读20本书。

这个读闲书、读杂书的风气,是从上到下的。美国历届总统,从克林顿到布什到奥巴马,个个都是书迷,布什看的书还包括《局外人》这样的文学作品。美国有很多政客都热衷参与儿童阅读活动,前总统克林顿就曾和戈尔巴乔夫联手,录制过《彼得和狼》的有声读物。

当年“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布什总统正在一间教室里听孩子们读书,工作人员告诉他恐袭发生的消息后,他脸色苍白,但仍把书听完。在迈克尔·摩尔(美国自由派时事评论员,以制作讽刺时事的纪录片闻名)看来,这是布什作为一国领导,面对悲剧时没心没肺的表现。可从另外一方面看,这正说明了他对儿童阅读的重视。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如不读书,或只读一些医病、保健类的“实用”书,又如何以理服人,让孩子打开视野,爱上读书呢?可见,怎么引导孩子阅读也是一门学问。

我身边有一些家长就专门参加了一些阅读辅导班,学习如何引导孩子阅读,比如在不同年龄段分别应该选择什么书,如何设置问题、节奏,如何发问等,都很有讲究。家长带小孩子读书,是二者一起成长的一个过程。

虽然书市热闹,但适合给孩子看的书的种类却非常单调。说到课外书,很多家长会想到《唐诗三百首》和成语故事。如果你逛过书店,你就会发现那里已经垒了不知多少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有插图的,注音的,解释的,书法抄写的……看似丰富,实则贫乏,基本上大家都是在“炒冷饭”,不敢推陈出新。

即便有多个版本可供选择,其内容也多成人化,缺乏分级。比如《唐诗三百首》就没有对应的适合儿童看的《诗三百》。

相比之下,美国则更看重对儿童词汇量的考虑。如美国儿童图书著名品牌作者,就是用很少的一些词汇,比如200个单词,写出了孩子们自己能捧着读的书。‍很多小孩子,就是在幼儿园阶段学会了“阅读”,他们看着这些匠心独运、用简单词汇写出来的小书,培养出惠及一生的阅读兴趣来。